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。2008年6月,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元宵节始于秦朝,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汉武帝时,司马迁创“太初历”,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。
在正月十五这一天,人们点起彩灯万盏,以示庆贺。出门赏月、燃灯放焰、喜猜灯谜、共吃元宵,是我们世代相沿的习俗。
从汉代有元宵节开始,到明代,元宵节放灯从正月初八到十八,延长为十天。
《明会典》记载:永乐七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给百官赐假十日,以度佳节。明代元宵节又增添了耍狮子的娱乐项目。
明末人张岱在《陶庵梦忆》中记载了当时灯节耍狮子、放烟火、鼓吹弹唱,挤挤杂杂,大街小巷,通宵以乐。
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这就是辛弃疾当年元宵赏灯时留下的著名诗篇。